建功新时代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功新时代 -> 正文

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部:抓实抓细六大工程,将网络育人事业向纵深推进

日期:2024-01-03

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部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网络阵地建设管理、加大网络内容创作供给力度和防范处置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等六方面工作,将网络育人事业向纵深推进,取得良好的成效。

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按照“学生在哪里,网络阵地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推动校级新媒体平台不断优化调整。从2018年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11个,全面覆盖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学生喜欢用、经常用的主流新媒体平台,为全方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发挥校内新媒体联盟的整合作用,聚合全校118个新媒体平台的力量,建成全媒体矩阵,实现重点工作、重大选题和重要声音一同推、一齐报。整合《新媒体管理暂行办法》和《新媒体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制定《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实行年度审核和准入备案制度,加强对校内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严格落实“三审三校”要求,通过技术检测和人工检查等方式,对校内网站、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全面扫描和“二次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确保各类网络信息表述规范、准确。5年来,学校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经验和取得成效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分别获得“四川教育政务新媒体优秀组织奖”“四川省优秀易班共建高校”“达州市学校类优秀微信公众号”和“达州市市级优秀政务抖音号”等荣誉称号。

加大网络内容创作供给力度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党的创新理论、党的百年历史、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地方发展成就等方面寻找灵感,创作优质网络内容,加大音频、视频供给力度,生产内容近27000条,互动总量超亿次,《南坝。南坝。》《王浪:追梦路上,我从未停止奔跑》《新生入校怎么走?看这里!》等优质作品在师生当中引发强烈反响,确保校园网络空间始终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充分利用川陕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巴山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资源库,全面收录川东红军石刻标语、川陕苏区红色遗址等的图文和视频数据。相关工作经验得到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于立军和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等领导同志的肯定。针对当前学生喜欢网络直播这一趋势,组建专业直播团队,提供“青春歌会”直播、毕业典礼直播和开学校园介绍直播等服务,受到师生欢迎。

防范处置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严格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网络意识形态主体责任,重点关注新冠疫情期间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初期等特殊阶段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和动向,研判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为学校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建立健全“机器+人工”的信息监测机制、校内外协同发力的处置机制以及重点时期应急值班制度,处理涉校网络信息超14万条,妥善处置大小网络突发事件60余起,有效维护校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通过日常工作联系、共建网络安全实验室等方式不断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达州市有关部门的合作力度,主动寻求工作指导和技术帮助,全面提升防范和处置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

全方位推动网络育人工作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坚定、专业过硬、能力全面、敢于担当、善于斗争”的要求从全校宣传、学工、信息化等教师队伍中遴选精干力量,建立专业的网络育人工作队伍。切实抓好新媒体中心和易班学生工作站的建设,通过专业培训、日常谈心、定期团建等方式,建成一只在平时信得过、靠得住,在关键时候站得稳、顶得上、打得赢的学生工作队伍。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年度轮训、启动“雏鹰计划”新媒体人才培养工程以及组织前往西南大学参加专题培训等方式,建成较为科学、完备的工作培训体系,培养近600名具有网络育人和新媒体运营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切实做好网上网下对外宣传

围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等重点工作,全面收集有关材料,深入凝练典型经验,撰写并在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网站、平台发表综合报道近40篇,全方位呈现学校办学治校取得的成果,有力塑造良好的网络形象。推进思想政治内容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成网络思政和信息中心,打造综合展示窗口,做好省市各级领导、校外专家组等来校调研考察的汇报、讲解工作,全面展示学校在网络育人方面的创新做法和独到经验。

持续推进网络育人科研工作

结合学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整合各类资源,以项目申报是为抓手,切实推进网络育人科研工作。5年来,成功申报各级各类项目近30项。其中,2020年以“新机构、新模式、新态势——“三新”网络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成功申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023年以“‘建监管评研’五位一体网络育人队伍建设”为题成功申报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当前,正在积极以“网络育人创新研究中心”为名积极申报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科研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