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新时代

建功新时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功新时代 -> 正文

招生就业处: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千方百计促就业

日期:2024-01-03


五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以上,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政治站位有高度,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工作突出重要位置

就业工作位居“六稳”、“六保”首位,做好就业工作是实现“六稳”“六保”的关键。学校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人社部以及省教厅等有关就业工作指示精神和文件要求,全面联动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形成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就业的工作机制。学校及早研判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影响下的就业形势,相继制定川文理〔2022〕16 号《四川文理学院关于印发<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四川文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分析评估等举措,全面细化就业工作部署。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

针对毕业生中可能存在懒就业、慢就业、不就业、尼特族等问题,有的放矢、不断强化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定期“开展一次就业调研、进行一次深入谈话、提供一次就业个性化服务”,深入调研全校每个二级学院,现场办公,工作接地气、有实效。推动了“招就处与毕业生”面对面座谈会,掌握了就业工作“第一手”资料。

线上线下相结合,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

积极推广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四川文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官方网站、“文理微就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疫情期间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云宣讲”、“网络双选会”等线上招聘活动;疫情结束后积极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工作,努力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加强与市政府相关单位、知名企业对接,同时充分挖掘校友等各种资源,组织举办校园双选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广泛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进一步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了学校与地方及用人单位的联系,也锻炼了我校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受到各界良好反响。五年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持续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超10余万,为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开拓渠道,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高度重视“西部计划”“选调生”“一村一名大学生”“特岗计划”等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的宣传、组织和推荐工作,并将其作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锻炼成长,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的契机。通过宣传海报、媒体网站、专题讲座、典型报告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宣传动员工作,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持续增加。2023年5月,我校优秀毕业生李克浪获得“全国首届基层就业卓越奖”荣誉称号。

关注特殊毕业生,“就业路”上无遗漏、不掉队

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2〕19 号)要求,制定了《四川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将边远地区、家庭困难、残疾等就业困难学生列入重点帮扶,资助金额50余万元;求职创业补贴资助5000余名毕业生,资助金额近600余万元。与此同时,将未就业毕业生一并纳入帮扶之列,对困难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台账式管理,持续跟进困难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进展情况,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包括政策解读、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不间断推荐有效岗位、组织参与多种线上线下就业促进活动,开展有温度、有成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严格就业统计纪律,强化就业统计数据核查力度

根据教育部、教育厅以及学校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就业统计工作“四不准”“三不得”要求,加强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核查力度,努力做到就业数据逐一核查、全面覆盖、不漏一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有效性和时效性。

认真总结,扎实抓好各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编制

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一所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展示高校人才培养和育人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是为建立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提供依据的工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以坚定的决心、扎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齐心协招生就业处全体同志将继续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围绕目标、聚焦重点、持续发力推进招生和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学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