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党委牢固树立“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理念,将党建工作与学院各项中心工作相融合,突出了党建服务中心工作的大局。打造了“党建 5+”党建品牌和“双线三模全链条”支部工作法,创建了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师党员多人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党委按照相关主题教育部署要求,成立工作组,精细工作方案,创新形式,相继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党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全院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学院党委定期开展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议事规程,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均经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会(党总支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抓强党的建设。学院党委下设各党支部严格遵循发展党员建议指标,坚持党员发展预审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按时按质完成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员信息库建设等,经常性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修订《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平日化考核办法》(试行)。截至目前,学院党委现有5个基层党支部,共计81名正式党员,26名预备党员;党费收缴及时,账目清楚,使用合理,审批严格,支付规范,手续完备。
抓实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强化理论武装,压实压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322”大思政工作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新闻宣传工作,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做好舆情处理,推进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了本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目标和具体措施,坚持会前学纪、部门领导带头讲纪,定期分析研究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定期开展党风廉政专题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定期推送“廉政微党课”。
在党建工作上获得了省级党建品牌突破。2023年12月,智能制造学院物理学教研室党支部陈光平同志工作室获批第二批四川高校“双带头人”工作室培育单位。
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学院党委书记李涛为学院师生作专题讲座
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质量稳步提高。五年来,全面修订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机械工程两个专业成功入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本科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新增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立项省级教改项目两项,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项目两项,省一流本科课程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31项,校级优质课程项目1项,校级自编教材5本,校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一流课程6门,校级课程思政项目3项,校级虚拟教研室项目一项。
教学工作
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学院全力推进实验室建设,完成了全学院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实验室的低端电脑大部分实现了升级或添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陈旧仪器设备基本实现了更新换代,新建了虚拟现实实验室1个、网络安全实验室1个、人工智能实验室1个、大数据实验室3个,实验室建设合计投入资金近7百万元,其他实验仪器设备共投入资金220万元。
教学获奖成果不断提升。五年来,新增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校级一等奖一项,校级二等奖3项,校级三等奖5项,新增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校级教学质量奖4项;学生在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53项,二等奖87多项,三等奖156项,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获二等奖62项,获三等奖78项。
获“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国总决赛”魔力元宝竞赛项目一等奖
学生工作
健全学生工作日常管理体系,夯实工作基础。学院有团总支和学生会两个学生组织,组织完善,管理有序。学院有在籍学生1045名,共计26个教学班、4个本科专业。新媒体近五年总计发布了2855篇文章。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每学期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规范学生日常管理。同时完善各方面的措施,营造良好的课堂秩序,形成了以宿舍、班级团支部为点,班级为线,学院为面,全院一盘棋的学风建设体系。近五年,学院共有13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有59名学生荣获四川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以科技竞赛为龙头,大力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近三年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18项,省级立项22项;大学生科研项目45项;我院学生袁平荣获第四届四川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周航、何一东两人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并获得奖学金。学院学生发展较好,近五年平均就业率为89.11%。
袁平荣获第四届四川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
校园文体活动推陈出新,社团文化蒸蒸日上。为使学院学生工作保持与时俱进,我院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广大同学课余文化生活,锻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同学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新生杯篮球赛等。在志愿服务等方面,我院创立了“锋行直通车”品牌项目,利用三月学雷锋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多项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荣获“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三支团队分别入选“千校千项”优秀案例。
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科研与社会服务
五年来,学院坚持以科研研究和社会服务支撑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1.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零突破,科研项目经费逐年提升,从2018年每年不到50万元,提高到2022年项目经费近200万元;到2023年,项目经费到账300余万元;2.科研团队基本成形,方向更加稳固。目前形成了光电信息研究、激光三维成像研究、警用机器人研究等团队和研究方向。多项成果获得通过省级成果评价和登记,其中2项成果获得达州市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得三等奖;3.以教师科研促进学生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竞赛成绩,警用机器人团队教师侯翔、涂朴、李斌等团队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2项,省级奖励10余项;4.社会服务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激光三维成像团队虞静和黄陆君代表达州参加省级创新创业比赛屡获大奖,多次被省市媒体报道,学院科研人才和技术团队为达州高新区创新发展研究、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和达州高新区科技孵化器的等级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升了学校影响力。5.马晓燠博士获得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学校省级科技成果奖项的新突破,虞静老师获得达州市科技成果创新奖二等奖1项。杨志毫博士入选达州市“凤凰人才”计划、虞静、侯翔入选达州市“巴渠人才”计划,黄陆君入选“达州市十大科技未来之星”,人才奖项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虞静老师入选2023年达州市“达人计划·巴渠项目“科技菁英人才
黄陆君入选“达州市十大科技未来之星”
杨志毫博士入选2023年达州市“达人计划·凤凰项目”青年科技人才